公告欄
Whom ever found here, may god bless you.
  • Jan 18 Mon 2010 11:40
  • 無覺

對抗心痛,一直以來我都很有經驗,只是,我越來越沒把握,而且逐漸擔憂,自己的極限在哪裡。

我希望自己開始無悲無喜,對周遭一切都冷漠,思考直通腦部,路徑避開我的心。眼前還有漫長無盡期的坎坷路,所以我不能對腳底的水泡心軟,我不需要感受自己的腿在哀號,不需要知道自己的脆弱,在倒下之前,我甚至都不需要有伸手扶地的反射動作。

我想要失去感覺。

alho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昨夜又做了一個怪夢。

我在一座大飯店之類的公共空間,背著攝影背包,類似大會活動場景裡,從人群裡擠進擠出,取景按快門卻屢屢找不到隨身裝備,掏鏡頭發現鏡頭相當陌生而奇怪,不是我慣用的,連對焦環都快脫離鏡身。找閃燈卻沒有電池,機身只能手動對焦,一連串詫異的不如意。

後來我連機身都遺失了,才放場邊的桌上,低頭找電池而已,抬頭不見蹤影,心中急得快冒煙。又過了混亂的一陣子,我竟然脖子上掛著兩台相機,印象中是 Canon 1D 與 Nikon D1,在人群裡有點尷尬,像是偷拿了在場攝影者的裝備,我晃來晃去,等著有人走上前來認領,又有點私心想趁此拎著相機溜掉。

之後是一段漫長的空白,想不起來我在夢中做了什麼,覺得愧咎惶恐,像當了賊而游離法網邊緣般地不安,好像隨時會被人揭穿自己侵佔別人財物一樣,然後就醒過來了。

我實在厭倦了,老是做「來不及」的夢,生活中許多焦慮的來源,大概是常做相似夢境的映射來源。但換成這種焦慮混合於心有愧的感受,也真難捱。夢到腦活動過度頻繁,醒來都覺得疲倦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剛剛看譚家明提到《2010》,才想到有這部電影,我這老年痴呆症的,1984 年在台中森玉戲院看過,就此忘光光。

苦思才慢慢回想起,這部當初是號稱《2001太空漫遊》的續集,(原著作者亞瑟‧克拉克/ Arthur C. Clarke 加持是最大賣點),通常敢去挑戰這種影史經典的,下場多數是被 Ko 直接擊倒。我記得當年的媒體影評,及自己實際觀後感,也不認為這部,有資格當太空漫遊的續集。

這部電影把《2001太空漫遊》裡面,黑石板的出現,以及超智慧電腦叛變,改寫為外星人的善意,我記得是光明的結局。但除此之外,並沒有留下深刻印象。前集裡逃出太空站死路一條的太空人演員,製片單位請回來,在《2010》裡露個臉演幻影,交代他並非被電腦害死,而是「到了另一個完美的世界」,由這點推想回去,《2010》應該是走驚悚片路線,而在最後給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深奧結局,我記得看到有點滿頭霧水。

1984 年,小說中的老大哥情節沒有發生,雷根順利當選連任美國總統,柴契爾夫人躲過愛爾蘭共和軍的暗殺,鄧小平南尋深圳、珠海、廈門宣佈經濟特區成立,好萊塢影壇選出《阿瑪迪斯》為奧斯卡最佳影片,楊丞琳才剛出生。對那年來說,2010 遙不可及,科幻片天馬行空隨便掰,反正來年到了再說。

怎麼一晃眼就來到面前了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國體育記者李承鵬,寫了一篇有趣的文章,《阿凡達:釘子戶的偉大教材》。

這位老兄出生在新疆哈密,其父為下放新疆的文藝兵,八歲舉家遷回成都長大,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,到某報社工作,幹到主編但自覺理念差距難弭,越作越「不合適」,辭職後到成都商報,負責撰寫體育評論,終於元神歸位,越寫越旺,二十年文字工作者生涯,廣受足球運動讀者喜愛,被稱為足球評論界的魯迅。

我看了該文,才有興趣去了解這個人,果然是寫幽默調侃文的科班高手。他講的幾件重點,的確是中國現存的社會問題,藉由阿凡達來反諷真是活靈活現。

比較讓我有點弦外之音感受的是,劉先生引用了廣為流傳的順口溜,如下:

覺得傑克簡直丟了城管的臉,一怒之下就率部前去攻打,有道是“給我三千城管,一夜收復台灣”,他們有巨型推土機,有定向爆破,有武裝施工隊,一時居民望風披靡,還死了抗暴力拆遷的領導人,也就是那女孩的爸爸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蓋瑞奇 / Guy Ritchie 何許人也?我只看過這位英國導演的顛峰之作《偷搶拐騙 / Snatch》,推崇為上乘佳片。後來他跟瑪丹娜結婚,執導水準一敗塗地,據看過《浩劫妙冤家》跟《玩命手槍》的網友形容,簡直有想放火燒戲院的衝動。

昨夜看了他的新作《福爾摩斯》,此公與瑪丹娜離婚之後,總算有點恢復神智了,知道商業電影該怎麼討好觀眾,個人覺得,喜歡裘德洛或者小勞博道尼的觀眾,就會喜歡這部電影。本片完全靠這兩位票房明星撐場,女演員幾乎不存在,換誰來演、演好演壞都無關緊要,不管是華生女友或掛名女主角的瑞秋麥亞當絲。她們二位即使偷偷交換戲份,相信觀眾也不容易察覺,因為幾乎連花瓶的裝飾作用都付之闕如。

本片場景設計讓人灰暗陰鬱,片中倫敦的庶民生活,簡直跟垃圾堆裡的鼠窩人生相去無幾。我要細細回想,才能想起橋塔的雄偉,場景廊屋乃至室內陳設的細膩,以及重現百年街景的繁複與難度,這些讓幕後人員花盡功夫的場景,反而力道不足,看完只覺得百年前的倫敦,是個髒亂不堪的擁擠破落舊城。電影的美術設計沒必要背負「美輪美奐」的興亡大任,但至少別整部電影都讓觀眾望之心嫌,不舒服,如果有這個必要,至少片子要有其他可觀之處,但《福爾摩斯》裡面找不到。

《福爾摩斯》為什麼這麼不得我心呢?首先,我不是裘德洛、小勞博道尼的粉絲,不斷看他們兩位絮絮叨叨講生硬刻板的雙簧冷笑話,橋段多到令我不耐。

再來,片中的驚悚劇情掰過頭,完全為了附和,編劇心中的福爾摩斯與華生的冒險,硬把故事扭成懸疑、魔奇的路線,卻又完全缺乏推理趣味,兩位主角戲劇角色光環幾乎黯淡無光,我們看福爾摩斯跟打仔一樣又踢又翻,說是老角色注入新生命,實在有點假掰;機智過人、沉穩冷靜的神探,只用那幾場「推理對方出身」「蒙頭覆面亦知所在」是不夠的,全擠到片終施工倫敦橋上,一舉揭密卻又顯得雜亂草率,號稱死神的黑暗爵士竟還全程趴在棧板上等福爾摩斯全屁完,自己才含恨歸西,他儼然是全電影院裡最稱職的聽眾,連觀眾席裡的我都沒辦法那麼認真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重型機車該不該上高速公路,最大問題在於技術上的執行能力(如違規取締與收費站暢通等等),以及駕駛人的守法決心,如此而已。

剛看到一堆重機愛好者與路人甲乙丙在筆戰,許多人抱著重機騎士繳高額稅率卻無法使用高速公路的偏差看法,實在謬之大矣,不是稅金的公平性問題,是保障每位國道用路人權益及安全,才該列為首位。

重機騎士無法安裝現行 ETC 電子收費系統,不管是取票或找錢,都比汽車駕駛人耗時,想讓收費站保持一定暢通流量,電子收費系統得想另一套辦法來沿用才行。還有高承載的措施,是否重機利於疏緩車流,實施期間該鼓勵或禁制,這都需要研究。

單純以技術規格而言,重型機車早就該行駛高速公路了,四百 cc 以上重機,加速性及巡弋能力,甚至比一般國產中型房車還優異。

值得留意的是,某些強風路段,重機會不會有側風襲倒,或被迫減速保持平衡的問題,機車在一般路面常遇到,某些季節濱海的風口路段,沒風罩的街車,平衡加速性比有風罩的仿賽重機糟糕的情況,但以西濱快速道開放重機行駛數年來,因此肇事的見報率,未若想像中嚴重,或許現行速限對這顧慮來說,還不構成問題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北韓真是個匪夷所思的國家,當權者說新舊幣兌換比是多少,就多少;啥時要實施,突然宣布了就算。前陣子就是突然昭告發行新幣,人民最多只能換15萬舊幣,而且是100元拿去換1元。

中華民國在台灣,1949年6月15日發行新台幣,40,000 元拿去換一元,民眾得動用人力車拉著多年積蓄,滿載的舊台幣去銀行,兌出來輕飄飄的薄薄一疊新鈔。當時因為國民政府將台灣民生物資,如蔗糖、稻米等大量運送到中國,以填補國共內戰所需,台灣變成物資短缺的區域,米價甚至比上海還貴,試想魚米之鄉的台灣,想買包米,竟然比上海這種不產米的都會區還貴,更遑論其他,日常必須的消費窘困及物資短缺了,庶民生活肯定早已痛苦萬分。

我父母都經歷過那段時光,有錢買不到食物的恐慌,我想還根深在他們心中,直到現在,我每回外出返家,老爸老媽第一句話就是:「呷飽了沒?」「有吃飯冇?」。他們也說過,當年每月發餉,舊台幣用麻布袋裝滿,扛著到鎮上市集,卻發愁換不到一袋米的辛酸故事。

新舊台幣的更易,可以從時代背景來理解原因,因為通貨膨脹,因為人謀不臧,因為戰亂。而且(就我所知)只有這一次,直到今日,我們用的都還是新台幣。北韓可不同了,想改幣制就改,而且還改過好幾次。沒人猜得到北韓高層在想什麼。壓抑通貨膨脹的手段,如果只是從幣值來用力砍,整體社會跟經濟發展,都要付出沈重的代價。

月薪四萬的人,如果晴天霹靂驚聞,以後月薪變四百元,而且銀行帳戶歸零(最多只能兌換成法定額數1500元),那真是足以引發抗爭到底的反彈力量。先不細究百貨民生業要如何傷腦筋改售價,單以所有人民的壓箱老本「被老鼠吃了」這點,就足夠民心浮動了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2009 月球漫遊/Moon》看完了,跟預期有點落差。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許多好評,對我來講,都掩蓋不住這片敘事的疲軟。

不過我還是必須承認,這故事的確很棒,某些地方會活靈活現地刺到觀眾心裡。比方說片中主角逐步察覺自己是複製人,突破封鎖撥打視訊給地球上思念的家人,終於知道自己有家歸不得,所有記憶都是複製而來,主角情緒崩潰流淚說:「我只想回家」,這段很能打動,明明自己就在家中,心中卻一直有想家惆悵的觀眾。

把故事講得溫吞如水,這大概是我龜毛的抱怨吧,片子裡的場景設定我很愛,因為擺明了就是七零年代電視科幻影集延伸而出的懷舊風格,說是「寒愴寫實」風格好了,寒愴是因為當年影集預算跟技術有限,寫實是本片在以上基調再補進真實映像,如髒污服著,太空站內凌亂陳設與生了鏽的陳年設備。

老影迷很容易就從這部電影,回憶起《外太空1999》、《2001太空漫遊》等片,比方說前述的場景設定,以及那部中古陳舊的機器人,簡直就是 2001 裡反弒人類的電腦的兩極映射,機器人在本片裡與人類相濡以沫,建立友誼乃至保護人類的鋪排,都讓這個故事生輝不少,個人覺得處理得動人。

我記得本片導演是 David Bowie 的兒子 Duncan Jones,想來此公童年或許也跟這些影視記憶有重疊之處。尤其是《魂斷天外天/Silent Running》,網路上有轉載,導演陳述《魂》片對他執導此片的影響相當大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事情的一開頭,是 Ubuntu 9.10 突然失了聲,找了很多辦法,都沒能讓 Creative Audigy2 ZS 恢復功能。第二天早上開機,索性整台罷工去也,開機開到某段就停了,畫面訊息關鍵字如下,然後就說無法載入,掛在那邊。

No or unsupported acer-WMI

昨夜回來繼續奮鬥,有招耍到沒招,還是不聽使喚,只好把 Ubuntu 9.10 重裝。結果依然掛在啟動載入的過程,訊息還是上頭那樣。也才突然警覺,系統都重灌了還賣乖,莫非是我的 Acer PC 有問題?

五分鐘後就找到「疑似關鍵」,我把 BIOS 裡的 ACPI 選項關閉,重開機後硬碟咖啦咖啦轉個幾十秒,就衝破障礙進入到桌面,開機成功了。我實在忍不住熊熊怒火油然升起,害我重裝整個系統,搞了一整個晚上,竟然解答是這麼簡單,而且根本不在當初猜測的方向,簡直想不惱羞成怒也難。

當然這不算正解,因為關閉 ACPI ,導致相關節能方面的功能全部破功,CPU 頻率無法降頻。然後音效問題依然存在,Audigy2 ZS 可以用 lspci 看得到,但無法驅動。沒聲音這點,是不是相關引起的毛病,目前還無法證實,已知是,因為 unsupported WMI 而無法開機的案例,在網路上找找,還真的蠻多的。如果有人搜尋到這篇,請先不用動大刀,去關閉你的 ACPI,也許能暫時解決燃眉之急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看《星際爭霸戰 XI》DVD 幕後花序的時候,一直覺得導演有點眼熟,一查才發現,此公是近年美國電視電影圈的紅人,傑弗瑞·賈克柏·亞柏拉罕 / Jeffrey Jacob Abrams。



JJ 才華洋溢而且運道亨通,擔綱編劇兼製片還下海執導,甚至作曲都來,參與過的熱門作品如:
《科洛佛檔案》(製片)
《不可能的任務3》(導演、副編劇)
《世界末日》(編劇)
《Lost》(編劇、執行製作、導演)
《雙面女間諜/Alias》(編劇、執行製作)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念國小的時候,曾在電視上看過一部低成本科幻片,雖然片名與細節差不多忘光了,但重要劇情與場景都深烙在童年回憶裡。多年後,網路上居然看到有人討論,我細看才發覺是同一部舊片,頓時回憶泉湧而出,而且意料之外的驚喜是,至少在此時,影片可以下載得到。

《魂斷天外天/ Silent Running》可以在這裡下載,解壓縮密碼在該網頁,英文字幕搜尋一下就有載點。

這部電影對某些科幻片迷來說,已經堪稱經典了,雖然影片的技術層次停留在久遠的過去,但電影價值歷久彌新,值得讓被CG特效麻痺感官的當代觀眾、電影工作者參考。

心得等有空重新回味,整片看過之後,心情好的話再補上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最近又重看了DVD版的《魔鬼終結者4》與《變形金剛2》,這兩部2009上半年的娛樂大作。

《變形金剛2》真是無可救藥的爛,跟當初第一次看的心得一致。從劇本到角色塑造,台詞簡直白痴到令觀眾臉現黑線的地步,製片團隊竟然用這麼大的預算跟規模,來搞出一部畫地自限到如此嚴重的爛片,電影所預設的觀眾群,大概只鎖定在少數血氣方剛的高中生市場。結果還把大多數觀眾,如你我給蠱惑進電影院去。

票房的力量,大概就來自該片過人的特效吧?我會想再看DVD,主要也是這個因素。

雖然多數人(包括我在內)都對影片的視覺特效感到嘆服,但該片的美術設計,實在不得我心,我指的是,機器人尖銳凌亂的外表,與過於繁複失去鋼鐵肌肉美感的造型。感覺就像一堆破銅爛鐵,赳夥廝殺,螢幕上打架打了幾乎兩個半小時。結果我都一直在快轉播放,某些動作場面甚至看到有點失去耐心,直接跳下一段。

麥可貝歷年來所導的電影,還真是始終風格如一,爆發時跟煙火一樣炫,驚嘆完就只剩炮屑煙霧而已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劇情片仿效紀錄片的訪談畫面,能夠營造紀實氛圍,尤其電影開場來上兩下,很容易就讓觀眾迅速進入劇情設定中。但如果這種戲法搞得太濃太烈太久,反而會讓觀眾困惑,到底什麼時候才開始演戲啊?

《第九禁區》的前二十分鐘,會讓人感覺到沉悶與困惑,大概就是搞得太久了,剪輯成新聞訪談的紀錄片畫面不斷延伸,我還真有點懷疑,整部電影都會這樣演繹下去。直到它停止紀錄片風格(卻又在中後段來上兩下),初時讓我有點詫異,原來電影的主線從現在才開始,也才逐漸凝聚劇力,開始引人入勝。看完電影覺得這種手法,好像不似敘事純熟的 Peter Jackson 手筆,一查果然,他只是掛監製,導演另有其人。

插個話,《星艦戰將》跟《機器戰警》的導演保羅范赫文,才是此技的個中高手,平衡揉進劇情主線的仿電視廣告橋段,把故事說得更加活靈活現。

《第九禁區》還有個缺點,就是某些關鍵著墨太少,讓人想不透,比方說外星人(蝦怪)武器超級威猛,大多數卻都蠢到活像低等生物,只要多來幾個開竅的蝦怪,電漿砲加武裝機甲,就換他們統治地球了,還困坐難民營做啥?另一個奇怪的關鍵是,男主角誤噴滿臉的「黑水」,原是蝦怪船艦燃料,竟然會導致地球人突變成蝦怪,而蝦怪竟然也有解救之道,可把突變後的地球人再修回去,講起來有點硬掰的感覺。

除此之外,《第九禁區》真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片,地景選在南非講種族隔離議題,把外星人設定為難民身份,這都是影壇空前的高見。如果說《天使之城》《特種部隊》是拿第三世界的破落、醜陋面來深繪人性,那《第九禁區》算是用外星難民來衝擊,人類社會本就需要的包容與平等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噗浪上看到,吳伯雄揶揄金傅聰之詞:「國民黨推翻清朝,你要來替愛新覺羅報仇嗎?」
伯公此言差矣,真正終結清帝國,是北洋軍將領,以袁世凱馬首是瞻。

武昌革命後,南方十七省宣告獨立,並選出孫文為中國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,清帝國一直存活到隔年,袁世凱及各北洋將帥支持共和,溥儀退位,才結束紀元走進歷史。袁世凱如果當時,不接受臨時大總統的高帽,中國有可能陷入南北戰爭,而北洋軍隊勝出機率相當高,當時的國民黨,是奈何不了袁世凱的,(國民黨被袁世凱取締解散才是史實)。有清一朝能夠擊潰日軍的封疆大吏,我記憶中只有袁世凱的朝鮮之役。北洋軍屯練多年,兵強馬壯,砲械精良,再加上當時列強對華政策更有利北洋軍,一旦開戰,南方諸邦頂多只能偏安一隅,沒被逐一剿平該算大吉了。

1913年中國歷史上首次國會選舉,得票最多的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遇刺身亡,輿論矛頭指向袁世凱密令殺人,孫文與黃興組織中華革命黨,發動二次革命,武力討伐袁世凱,根本打不過北洋軍,終告失敗。

後來袁世凱總統當得不夠爽,改國號為中華帝國,當起皇帝來,鬧得眾叛親離,連袁氏心腹將領馮國璋、段祺瑞都不服。其實袁世凱在此之前,已經把法令修到,自己可以當終身總統,且指定兒子繼任,當皇帝實在有點頭殼壞去。(另有一說為,其長子袁克定迷戀太子權位,將老爸灌迷湯灌出一場皇帝夢)

當時起兵討袁主力,為蔡鍔領軍的雲南護國軍,次為各省獨立連鎖效應,內外交逼,袁氏垮台勢所難免。總之,國民黨連推翻中華帝國的邊,都沒沾上,更別提清帝國了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所有跟末日主題有關的電影裡,感覺最深擊內心的,還是只有《彗星撞地球》。

昨夜去看了熱門大片《2012》,聲光奪目跟過多的溫情與冗餘,讓這部電影停留在「過兩年就只剩特效畫面還在腦裡」的票房電影。《2012》把太多瑣碎眾生相套進英雄公式裡,卻忘了最簡單的原始命題:關於末日,人們都想知道,自己以及別人,面對最後時刻來臨,想做什麼,能做什麼,結果是什麼。

毀滅性天災來臨時,我們肯定會同時看到人性,自私與高貴的兩面,《2012》用方舟來詮釋這點,有能力有辦法的人,登上方舟躲避洪水,這也導致他們註定背負內疚與人類薪火的使命,這條漫漫長路,或許比其他億萬罹難者還艱苦沈重。

《彗星撞地球》用相較簡單而合理的劇情,單純地講述幾條主線,成功與失敗的路線,也相對引向活路與死徑。簡單的末日命題其實不需要太複雜的加工,就能衝擊人心,其中一段是,女主角最後回到兒時流連的沙灘,等待終局來臨,在沙灘與老父不期而遇,兩人流淚相擁不再逃避;逃避彼此的情撁與身後襲來的滔天巨浪。

另一條路是,少年涉險歷劫騎越野車載女友向高山逃命,百折不回,終於躲過海嘯。

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