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5年11月,某位經商失敗的中年人,從車水馬龍的台北中華商場三樓一躍而下,墜樓身亡後,警方於其口袋中尋獲遺書,內載因不滿美國福特總統正式訪問大陸,奸邪不分世道衰微,於是死諫以警世。

當時報紙以反共義士來稱呼這位香港移民,曾任玩具公會理事長的自殺者張炳坤先生,(那時候反共,是一種光榮)。華府在季辛吉不斷秘密外交牽線北京之後,卡特總統任內,終於簽訂中美建交公報。張先生的死,一如預期,只是大時代裡石落深塘的小小漣漪。我都是細細回想,才隱約憶及這件久遠之前的社會新聞。

故事還沒結束,這幾天看張成秀女士的自傳,《從女工到 Google 台港業務總經理》,才赫然發現,張女士正是張炳坤身後遺下的二子一女後人。而張先生當年跳樓的動機,也終於有了一些人性面較合理的解釋。張先生昔時經商失敗,鉅額負債無力償還,債主天天上門催債,日子難熬翻身無望。也知道自己的健康有問題,恐怕不久於人世,為了妻兒的生活,決定選擇一個『或許會有人願意幫助遺孤』的死法。

之後的故事,都在張女士的自傳裡,失怙貧家飽嚐冷暖的奮鬥記,有因此巨變而精神失常的二哥,也有從北一女一路刻苦念到史丹佛MBA,寒暑假以家庭代工/焊接女工賺取學費的么女。可以想見這家人撐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歲月,比較讓讀者有圓滿結局的欣慰之處,正是張女士的事業成功,以現職 Google 港台業務總經理而言,說是奮鬥出一片天,亦不為過。

張女士曾經放棄高薪,暫離職場只為照顧車禍重傷的媽媽。而在醫院看護的漫長時間裡,成年子女終於有更多接觸互動的機會。期間大哥講述了一個從未告知其他家族成員的故事,原來父親自殺的當天,曾經找她大哥一起搭公車外出,返家後才再度出門,走上絕路。這個悲歌前奏好似告別長子的最後儀式,應該也是身為人父的不捨,讀來有點鼻酸。

身世坎坷的人,不沉淪於自暴自棄,憑藉努力與命運奮鬥,終於贏得社會肯定,這大概算是眾望所歸的好結局吧。



2008.12.25 補註:張女士已於日前去職,離開台灣Google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