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跟末日主題有關的電影裡,感覺最深擊內心的,還是只有《彗星撞地球》。

昨夜去看了熱門大片《2012》,聲光奪目跟過多的溫情與冗餘,讓這部電影停留在「過兩年就只剩特效畫面還在腦裡」的票房電影。《2012》把太多瑣碎眾生相套進英雄公式裡,卻忘了最簡單的原始命題:關於末日,人們都想知道,自己以及別人,面對最後時刻來臨,想做什麼,能做什麼,結果是什麼。

毀滅性天災來臨時,我們肯定會同時看到人性,自私與高貴的兩面,《2012》用方舟來詮釋這點,有能力有辦法的人,登上方舟躲避洪水,這也導致他們註定背負內疚與人類薪火的使命,這條漫漫長路,或許比其他億萬罹難者還艱苦沈重。

《彗星撞地球》用相較簡單而合理的劇情,單純地講述幾條主線,成功與失敗的路線,也相對引向活路與死徑。簡單的末日命題其實不需要太複雜的加工,就能衝擊人心,其中一段是,女主角最後回到兒時流連的沙灘,等待終局來臨,在沙灘與老父不期而遇,兩人流淚相擁不再逃避;逃避彼此的情撁與身後襲來的滔天巨浪。

另一條路是,少年涉險歷劫騎越野車載女友向高山逃命,百折不回,終於躲過海嘯。

對於活得快樂的人,末日讓結束無怨無憾,只需與所愛道別。
對於勇敢承擔冒險所得與所失的人,他們有可能得到神的祝福,或否。
對於活得沒那麼快樂的人,末日或許是種解脫,即便心有不甘。
對於活得虛無的浮蟻眾生,他們的離去就跟到來一樣,似乎沒有任何章節來記掛。

《2012》裡有太多無聲無息湮滅的生靈,他們臉孔陌生,難以刺痛我們的心,因為天災裡觸目驚心的廢墟與浩劫,麻痺了我們的同情,震撼性的毀天滅地場面,從開場就不斷揭示人類的脆弱,卻碰撞出一個導演始料未及的弦外之音,告訴我們,多數人類的滅絕是天災必然的宿命,無需眼淚,毋庸痛心。相對在《彗星撞地球》裡,浩劫的衝擊,顯得更能打動人心。

當昨日的一切都已化為塵土,其實明日,生與死也不再那麼重要了,而我們所最渴求,在末日來臨的前一刻,也不過是與摯愛擁抱而已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r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